您当前位置:平安健康网_引领平安健康生活 >> 健康资讯 >> 浏览文章

科技创新加速健康中国建设

责任编辑:佚名 文章热词:健康中国建设 加入时间:2019/8/5 13:50:53

  “科技成果推广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希望全社会共同行动,使科技成果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在《健康报》社1月19日主办的中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如是说。

  此次会议邀请两院院士、大型医院院长、医药科技创新企业代表,谈趋势、划重点,共话医学科技创新与健康中国建设议题。

  开发新技术 产出新成果

  “传染病网络直报体系的建立,血吸虫病防控新策略研究及推广,脑卒中防控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王陇德列举了3个医学科技创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实例。

  SARS疫情后,我国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传染病报告相结合。从2004年起,全部法定传染病纳入网络直报,每日全国报告传染病2万例~3万例。2008年年底,我国直报网络覆盖全国所有疾病控制中心,用户达6.8万个。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莱维特在2006年12月访华期间,参观了这一全球最大的、覆盖全国的传染病在线报告系统,多次称赞该网络堪称世界领先水平。

  抓住主要矛盾,创新疾病控制策略。2004年,我国血吸虫病出现抬头之势。2005年,我国提出“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控新策略,通过健康教育、以机代牛、封洲禁牧、管好人畜粪便、避免虫卵入水等系列措施,减少了人和牲畜的血吸虫感染。这一综合控制策略不仅成为国策,更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给各国学习。

  近年来,针对脑卒中高发的现实,我国建立起三级防控网络,运用互联网等技术提高急救效率。截至2017年,累计筛查40岁以上人群750余万,筛出130余万高危人群,并给予针对性干预。在此基础上,开发院前急救App,与“120”急救联动;发布急救溶栓地图;建立远程网络及智能诊断中心,实现基层医院影像数据自动上传、人工智能报告自动推送、高级卒中中心对基层疑难病例溶栓取栓指导。

  药物研发领域的创新成果也有不少。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技术副总师陈凯先介绍,重大专项(2008~2020)得到中央财政经费近200亿元的支持,已获丰硕成果。专项针对10类重大疾病战略布局,研发38个1类新药和23个中药新药,改造200余种临床急需品种,涉及国家基本药物80余种。专项支持的部分创新药和首仿药已陆续进入不同省份的医保、新农合目录,填补了相关疾病领域用药空白。

  专项初步建成了我国的药物创新体系,包括10个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的国家级综合技术平台、8个企业药物创新技术体系、24个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平台、72个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平台和27个资源性平台。《自然》杂志刊登文章评价,新药专项的实施推动中国医药从仿制向创新转型取得显著成果。

  聚焦国情需求 完善创新体系

  陈凯先指出,我国新药创制的格局已发生巨大变化,企业创新能力增强,逐步成为技术创新主体。“面对这样的状况,要进一步完善我国药物创新体系的结构和定位。”

  陈凯先对此提出4点建议。一是科研机构和大学应更加重视首创新药研发,重视前瞻性、战略性新方法、新技术、新策略的研究,向药物研发链条的前端转移,把企业能做的事留给企业。二是加强基础研究,主动对接科技前沿新突破,开拓新药研究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三是新药创制必须在第一时间吸收和应用生命科学最新知识、方法和技术,加强多学科、多种技术方法的交汇融合。四是在推动生物技术药物和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的同时,继续重视天然和合成小分子的挖掘和研究。

  建立更加协同、高效、开放的国家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发展目标。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副司长田保国说,要力争在部分重点领域的基础前沿研究、重大疾病的防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如加强癌症防治科技攻关。近期,“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增加癌症早诊技术、生物治疗等突破性诊疗技术的研发任务,已形成申报指南,近期将公开发布。

  “打造符合行业特点、满足现实需求、引领未来发展的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要从政策、人才、资源、基地四方面进行优化。”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副司长吴沛新表示,在政策方面,应引导和鼓励并重、发展和规范并重、制定和落地并重,营造良好发展生态;在人才方面,要优化评价机制,注重科研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特别要加强青年英才培养;在资源方面,要协同增加投入总量,优化投入结构,拓展来源渠道,推动建立临床研究资金,提高投入产出效益;在基地建设方面,要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布局,持续加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转化医学中心、委级重点科研基地及协同网络建设,努力把中国医学科学院建设成为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基地。

  瞄准国际热点 强化合作协同

  中国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目前位居世界第二,医药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陈凯先说,国产药品参与国际临床试验的数量持续增加,技术平台的国际认证和国际接轨,境外投资并购活动增加,国际成果转让和合作更加广泛。国产药品与疫苗获得国际市场准入,疫苗监管体系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评估。一批化学药、生物药、中药正在走向国际。

  陈凯先指出:“生命科学第三次革命的关键词是会聚,这种会聚使学科界限变得模糊,将拓展科学发现与技术突破的空间。与之而来的是,创新链条更加灵巧,创新周期大大缩短,且研发组织模式日益呈现网络化和全球化特征。”他介绍了当前医药领域的前沿动向和发展热点,包括基因编辑技术、肿瘤免疫疗法、再生医学与干细胞技术、精确医学和个性化药物开发、生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抗体偶联药物开发、3D打印技术、癌症快速检测等。

  爱思唯尔医疗业务亚太区总裁何智扬非常看好人工智能技术。他认为,今年人工智能将在医疗及生命科学领域有突破性地增长,并针对医疗机构运用人工智能,结合医学知识库与数据分析平台帮助医生提高诊疗效果提出了建议。此外,他阐述了如何通过基于人工智能的深度数据分析提升新药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加速药物上市。

生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