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平安健康网_引领平安健康生活 >> 健康资讯 >> 浏览文章

我们都是守“沪”者

责任编辑:佚名 文章热词:守“沪”者 加入时间:2022/4/13 9:29:46

  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近日通过区域筛查发现的阳性感染者数一直处于高位,提示社区传播仍有发生,且呈现聚集性特征,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在这紧要的时刻,各医疗卫生援沪队伍也争分夺秒落实防控工作,抢占抗疫先机,推动上海尽早战胜疫情。

    进入争分夺秒状态

    一片临时硬化的停车场上停满了各色运输车辆。停车场不远处是几栋巨大的仓库建筑,仓库前是连成一排的板房。

    “这些板房是方舱医院的办公地点,有物资室、会议室、临时休息室等。”4月7日中午,短暂休息几个小时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援沪医疗队领队黄英姿又回到了上海市临港方舱医院。

    临港方舱医院位于上海市浦东区,由几栋港口仓库改建而成,设计容纳1.38万张隔离床位。4月5日,临港方舱医院开舱,开始接收上海各区转运过来的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与之配套,先期抵达的江苏援沪医疗队、浙江援沪医疗队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疗队进入了争分夺秒的状态。

    在黄英姿眼前,昨日部分路段的坑洼地带已经被混凝土铺平,鲜艳的党旗和国旗也在阳光中招展。“随着临港方舱医院从‘大工地’进化到‘小工地’,设施设备不断完善,每一天都在改变。”黄英姿感叹,“经过建设者与医务人员连日奋战,从水电安装、物资搬运到各项医疗护理流程落地,临港方舱医院的运转渐趋平稳。”

    “首先要保证收治工作顺利开展。”黄英姿介绍,江苏省援沪医疗队负责临港方舱医院7300张床位的管理,“为了避免被收治人员太长时间等待,就在昨天夜里,我们在10个小时内收治了近4000名人员”。

    类似的工作节奏也出现在上海市徐汇区龙耀路方舱医院。4月6日晚,山东省援沪医疗队整建制接管该方舱医院。该方舱医院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分4个区,床位1203张,由当地在3天时间内加班加点改造完成。为尽快收治患者,4月5日,山东省援沪医疗队队长、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党委书记吕涌涛第一时间与当地对接,带领队员熟悉环境,并从专业角度提出完善意见。

    4月6日,在上海市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简单的会面后,湖北省、江西省、天津市的援沪医疗队来不及叙旧,便纷纷奔向各自负责的舱位。

    不拿自己当外人

    在方舱里,每个床位配备的被子、床单、枕巾洁净柔软,充电插座、USB接口一应俱全,牙刷、漱口杯、“大礼包”等物资摆放整齐。这些物品需要在方舱医院开舱的第一时间配备齐。“在后勤人力紧张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有时也要当搬运工。”黄英姿说,当方舱运转时,医务人员往往会扮演多种角色,甚至会兼任“高三班主任”。

    当了解到一位收治人员是高三学生后,江苏省援沪医疗队为了不耽误这位学生参加高考,特意为他准备了一间相对安静的隔离房间用于上网课。“今天恰巧还是这位学生的生日,我们还为他准备了蛋糕。”黄英姿说,方舱医院力求精准合理布置床位,将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安置在离医护人员近的地方,确保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开展救治。

    “目前舱内患者治疗主要以服用中成药为主。队员们还特别关注舱内有基础病老人的身体状况。除了治疗,心理上的疏导也必不可少。结合以往经验,我们在入舱队员身上贴上微信群二维码,让患者扫码入群。医疗队队员成立心理辅导小组,同时发挥后方心理医生的作用,一对一和患者沟通交朋友。”吕涌涛说,推进“医患一家亲”,还要发挥舱内党员、志愿者的积极性,共同服务好舱内患者,打造人文方舱。

    “我们始终明确,不拿自己当外人,给自家人干活就是要尽心尽力。”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安徽省援沪医疗队总领队杨绪斌说,获知上海市保障方舱医院运转的需求后,安徽省调集了9家省属和5家市属三甲医院的650多名医护人员奔赴上海,在位于崇明区的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提供医疗保障,提出“分级分类,照护抚慰,重点监测,对症治疗”的方舱诊疗护理工作总体思路,以及中西医并重提高疗效、缩短平均住院日、改善住舱感受、形成临床科研成果等工作目标,目前已收治感染者1864人。同时,还有1000多名采样人员、实验室检测人员常驻上海,随时根据上海市的需求开展工作。

    4月4日,上海市全市进行核酸检测。为保障这项工作推进,安徽省从全省各地市抽调了精兵强将3500人,他们连夜分乘大巴赶赴上海。“很多支援队伍只知道往上海赶,并不知道具体地点。等快到上海了,明确的任务刚好下达。”杨绪斌说,“支援人员当天完成采样、当天回到安徽接受健康观察,为的是不增加上海市的负担。”

    齐心协力应对挑战

    4月7日下午3时30分许,福建援沪医疗队第一批166人顺利抵达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后续多个班次的飞机陆续降落,总计运送了1730人的福建援沪医疗队队员,以及可供使用一周的防护物资。“我们出发前,已做好人员培训。”福建援沪医疗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出发前已就方舱医院管理及医疗救治、院感防控、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等重点内容组织开展了三期全员线上培训,同时要求援沪人员在出发前须24小时待命,实际闭环管理。

    4月3日,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副主任赵诤接到紧急电话:“前往上海开展核酸检测支援。”悄悄告别家中的两个孩子,赵诤便匆忙赶到广元市中心医院,准备物资、集结队伍、排队登车,于晨曦中赶到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于夕阳中抵达上海。

    “抵达上海后,我们根据需求承担核酸检测任务。”四川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四川省援沪核酸检测队领队徐保华介绍,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队员们精心对待每一管标本,力争零感染。由于检测工作量大,院感防护方方面面的细节都被反复推敲:挂耳式口罩容易脱落,分体式防护服可能给感染提供可乘之机,方舱实验室条件相对艰苦,更需要落实工作规范……

    “对援沪核酸检测队提出的各项需求,四川省全力予以保障,装载物资的卡车已经飞驰在从成都往上海的路上。”徐保华说,上海各级政府也全力协调解决各项困难,确保核酸检测工作高效安全推进。

    面对疫情,每一位援沪队员都是勇士,也有更多的勇士期待能够来到一线。“家乡那边的同事都很关心上海这边的情况,经常问还需不需要人。”赵诤表示,“每当遇到这样的询问,就感到没有前方后方的区别,更要干好眼前的事,尽早战胜疫情。”

生活栏目